三大精神:
谷文昌精神:
谷文昌同志是河南省林州市人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 越功勋。解放军南下时,他随大军南下,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。解放后,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,留在福建东山工作。他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不畏艰苦,实事求是,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,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。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。2003年2月,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采写了长篇通讯《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-谷文昌》,新华社全文播发。18集电视连续剧《谷文昌》2009年6月正式播出。201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《三十四年后的追寻--"四有"书记谷文昌》,记叙了这位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、撰文称赞"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"的县委书记的生平事迹。
扁担精神:
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间,在绵延千里的红旗渠流域之中,林州市(原林县)石板岩供销社就是扁担精神的发祥地。从20世纪40年代创办,靠一根扁担创家业,坚守信念,传承发展,为山区经济建设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,被群众亲切地赞誉为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,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农村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。原国务委员、中华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陈俊生同志的题词“弘扬扁担精神,振兴供销合作事业”。70年代拍摄的《扁担精神赞》记录了他们勤俭办社,一心为民,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。
1946年7月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太行山区创办起一家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。60多年来,他们肩挑货担绕山转,永不言苦;跌倒站起再前行,永不言败;与时俱进求发展,永不言止。用扁担架起一座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,联结起一条工业与农业、城市与乡村、生产与消费的纽带,凝聚了一种艰苦创业,勤俭办社,一心为民,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。
扁担精神既是供销人理想、信念和智慧的结晶,更是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。他们经过修建红旗渠工程的淬火,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,承载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,忠实践行使命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砥砺前行。始终坚持精神立社,传统教育不间断;坚持富民兴社,造福山区志不移;坚持发展强社,60多年不亏损,年年都有新发展,年年都有新贡献,成为全国供销系统学习的典范。
扁担精神的核心是为民,关键是创新。扁担精神与红旗渠精神同根同源,一脉相承。在石板岩和林州,红旗渠精神与扁担精神的相互辉映,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与创新发展的有机结合,推动了合作社文化的大繁荣,供销事业的大发展。
扁担精神是一座丰碑。石板岩供销社干部职工生活在基层,环境恶劣,职位普通,但他们不计名利,不计报酬。平常之中,忠诚履责;平静之中,饱含激情;平凡之中,持续坚守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,把人间至爱撒向山区百姓,把大智大勇投入山区经济建设之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