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红旗渠精神,为何我们称之为一个奇迹,有人说他是一个狂想,但在我看来,他更是一种意念,一种信仰!林州大众文化培训中心是一家专业弘扬和培训红旗渠精神的单位,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理解和评价关于红旗渠!
红旗渠的总干渠长度为70.6公里,起始端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境内的侯壁断,末端位于林州境内的分水岭,这两者之间的海拔落差只有8.824米,也就是说,渠道每向前延伸8公里,才可以下降一米。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河水顺利流到分水岭。稍有差错,就可能闪为下游高于上游,而导致引失败。
“红旗渠***大的特点还是不能修渠的地方修了渠。”中国水利学会郑连第教授告诉笔者。它***大的“不可能”就是超过1/3的渠段高高地“悬挂”在南太行山脉的悬崖峭壁上,落差***大的部分距河道近百米。站在渠坝上向下望,村庄、田地、公路一览无遗,胆子小的不由得腿发软。
总干渠这段山体的岩石构成,部分为砂页岩和泥灰岩,还有些地段是坚硬的石英砂岩,开凿施工难度巨大。譬如已建成通水40多年的青年洞隧道,过水处没有一点侵蚀的痕迹,足见那里的岩石有多么坚实。而在这样的岩石上凿洞挖渠。是怎样的奇迹!
红旗渠与其说是渠,不如说是一条河。总干渠全程渠宽8米,深4.3米,隧洞内都可行船。渠坝厚1米有余,如一条小路,从渠首可以一直走到分水岭。这个规模,是之前其他水渠所不能比拟的,几乎突破了“渠”的概念。据说,渠建成后,当时拍板允许林县人进山西调水的山西省委书记吓了一跳。他找到林县县委书记杨贵“埋怨”:“你当初说要修条渠,我哪知道竟是条这么大的渠啊!”
这些特点,使这条渠在当时成为***的大工程。提出这样一个决策,是需要相当大的魄力的。而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,证明这一决策极富远见卓识。
决策既然是个狂想,实施就必然是个奇迹。在那样一个年代,先后有十几万林县农民,完成了若干项当代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他们饿着肚子,利用极少量的简单机械和无数凝结着智慧的“土办法”,苦苦奋斗10年,削平了1250座山头,凿通了211个隧洞,架设了152座渡槽,终于建成了这条人工天河。
“人”的因素在这项传奇般的水利工程中的确起了重要作用,许多事情放到今天不可想象。因此,当年的美联社给予了这样的评论:“红旗渠的人工修建,是毛泽东意志在红色中国的典范,足以令世界震惊。
文章来源:www.dzwhpx.com